- 本文發布時間:2018年12月22日10时45分22秒 瀏覽次數:14727
- “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2018”在韓國召開
- 2018年12月18日到19日,“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2018”在韓國濟州島舉行。本次論壇由韓國國立慶北大學歷史系BK事業團、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中國歷史研究中心共同主辦,共有來自中國(含香港、臺灣地區)、韓國、日本和德國的近40位學者與會。
論壇以“通過簡牘材料看古代東亞史研究”爲主題,圍繞中國出土的戰國秦漢簡牘與韓國出土木簡展開發表和討論,安排主題演講1場、專題報告8場、青年學者報告2場,共宣讀論文38篇。
以下是會議日程及與會學者名錄:
학회 상세일정(會議日程)
12월 18일
개회식(開幕式) 12月18日 오전 08:30 - 08:50 장소(地点):호텔 2층(賓館2樓) cherry hall 개회사 (開幕辭) 金慶南 (慶北大學 史學科 BK事業團 副團長) 축사 (致辭) 尹在碩(慶北大學) 陳偉(武漢大學) 黎明釗(香港中文大學)
기조강연(主題演講) 12月18日 오전08:50 - 09:20 장소(地点):호텔 2층(賓館2樓) cherry hall 사회(主持人) : 尹在碩(慶北大學 史學科) 朱甫暾(國立慶州博物館 運營諮問委員長), 한국 출토 목간의 현황과 과제(韓國出土木簡的現況和課題)
분과발표(分組硏討)
제1세션(第1分課) 09:30 - 10:50 장소(地点) : 호텔2층(賓館2樓) cherry hall 사회(主持人) : 張德芳, 王子今 戴衛紅 (中國社會科學院) 동아시아 시각에서의 백제 部巷制 재연구 (東亞視角下百濟部巷制再硏究) 橋本繁 (早稻田大學) 동아시아 세계 속 한국목간의 위상 – 신라 <율령>과 함안 성산산성목간 (韓國木簡在東亞世界的地位 – 新羅<律令>與咸安城山山城木簡) 李泳鎬 (慶北大學) 月城 垓子 2號 木簡에 보이는 敬稱語 ‘足下’에 대하여 (月城垓子2號木簡所見敬稱語“足下”) 分課討論
제2세션(第2分課) 11:00 - 12:20 장소(地点) : 호텔2층(賓館2樓) cherry hall 사회(主持人) : 戴衛紅, 橋本繁 張德芳 (甘肅簡牘博物館) 출토 漢簡으로 본 兩漢시기 북부 변경에 대한 유효 관리 - 漢簡 중의 樂浪郡 (從出土漢簡看兩漢時期對北部邊疆的有效管理 – 漢簡中的樂浪郡) 尹龍九 (仁川都市公司) 樂浪戶口簿 연구 10년 : 성과와 과제 (樂浪郡戶口簿硏究10年) 游逸飛 (中興大學) 대영박물관 소장 樂浪漆耳杯의 내력 고찰 (大英博物館藏樂浪漆耳杯來歷考) 尹在碩 (慶北大學) 한국학계의 진한대 간독 연구에 대한 회고와 전망 (韓國學界秦漢簡牘硏究的回顧與展望) 分課討論
제3세션(第3分課) 14:00 - 15:40 장소(地点) : 호텔2층(賓館2樓) cherry hall 사회(主持人) : 黎明釗, 鄔文玲 李天虹 (武漢大學) 楚 遣册 중의 幔器 (楚遣冊中的幔器) 陳偉 (武漢大學) 睡虎地漢簡 《質日》에 보이는 지리문제 (睡虎地漢簡《質日》所見的地理問題) 張俊民 (甘肅省文物考古硏究所) 《居延漢簡(貳)》 석문 검토 – 간독문서의 재정리 (《居延漢簡(貳)》釋文商榷 - 簡牘文書的再整理) 宋艶萍 (中國社會科學院) 懸泉漢簡에 보이는 “持節”簡으로 본 漢代의 “持節”제도 (從懸泉漢簡所見“持節”簡看漢代的“持節”制度) 分課討論
제4세션(第4分課) 16:00 - 17:40 장소(地点) : 호텔2층(賓館2樓) cherry hall 사회(主持人) : 陳偉, 張俊民 黎明釗 (香港中文大學) 長沙 五一廣場 東漢簡牘 탐색 (長沙五一廣場東漢簡牘探索 : 商貿活動、水道與陸路交通線) 王子今 (人民大學) 居延 簡文의 “鲁絮”, “襄絮”, “堵絮”, “彭城糸絮” 시론 - 漢代 衣裝史와 방직품 소비사 고찰 (試說居延簡文“鲁絮”“襄絮”“堵絮”“彭城糸絮” - 漢代衣裝史與紡織品消費史的考察) 鄔文玲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舨共侍約》 시석 (《中舨共侍約》 試析 孫聞博 (人民大學) 璽書考 – 光武帝 초기의 “但以璽書發兵”說로부터 (璽書考 – 從光武初但以璽書發兵”說記) 分課討論
제5세션(第5分課) 09:30 - 10:50 장소(地点) : 호텔3층(賓館3樓) viola hall 사회(主持人) : 金秉駿, 陳松長 蔡萬進 (首都師範大學) 중국 簡帛學 체계 정립 신론 – 국제 簡帛學 체계 정립의 가능성 (中國簡帛學體系構建新論 – 兼談國際簡帛學體系構建的可能性) 謝偉傑 (香港理工大學) 漢 제국 변경과 내부의 「游離群體」 - 秦漢帝國 천하관의 상상과 현실 (漢帝國緣邊與內部的「游離群體」 - 兼論秦漢帝國天下觀的想像與現實) 顔世鉉 (中硏院) 安大簡 <시경>의 몇 가지 異文에 대하여 (說幾組安大簡<詩經>的異文) 分課討論
제6세션(第2分課) 11:00 - 12:20 장소(地点) : 호텔3층(賓館3樓) viola hall 사회(主持人) : 楊振紅, 蔡萬進 金秉駿 (首爾大學) 嶽麓秦簡 律令을 통해 본 秦代 詔令의 초기 정리 과정 (從嶽麓秦簡律令看秦代詔令的初期整理過程) 魯家亮 (武漢大學) 戰國秦漢 簡牘문헌 중 윗부분 흑칠의 원류 고찰 - 嶽麓秦簡(5) 118호간의 “江”字로부터 (戰國秦漢簡牘文獻中簡首塗黑源流考–從嶽麓秦簡(伍)118號簡中的“江”字說起) 陳松長 (湖南大學) 嶽麓秦簡 “卒令” 小識 (嶽麓秦簡“卒令”小識) 金慶浩 (成均館大學) 前漢代 出土文獻 『論語』의 普及과 『齊論語』의 발견 – 海昏侯 劉賀 墓 出土 『論語』竹簡을 중심으로 (西漢時期《論語》的普及與《齊論語》的發現 – 以海昏侯劉賀墓出土《論語》竹簡爲中心) 分課討論
제7세션(第7分課) 14:00 - 15:40 장소(地点) : 호텔3층(賓館3樓) viola hall 사회(主持人) : 琴載元, 藤田勝久 賈麗英 (石家庄學院) 秦漢 사회의 爵制 신분과 徒隶신분의 연결점 - 庶人 (秦漢社會爵制身份與徒隷身份的銜接 - 庶人) 楊振紅 (南開大學) 《嶽麓秦簡(5)》 여성 재혼 가정 관련 법령과 嫪毐의 난 (《嶽麓秦簡(伍)有關女子重組家庭的法令與嫪毐之亂 王健 (江蘇師範大學) “周家臺祠先農簡”에 보이는 秦代 鄕民의 私祀 현상 (“周家臺祠先農簡”所見秦代鄕民私祀現象) 劉國勝 (武漢大學) 秦漢 簡牘 중의 “秫米”에 대한 고찰 (秦漢簡牘中的“秫米”考) 分課討論
제8세션(第8分課) 16:00 - 17:40 장소(地点) : 호텔3층(賓館3樓) viola hall 사회(主持人) : 金慶浩, 賈麗英 藤田勝久 (愛媛大學) 秦代 지방관부의 정보 처리-里耶秦簡 “某手”의 용법을 중심으로 (秦代地方官府的信息處理 – 以里耶秦簡“某手”的用法中心) 劉欣寧 (中硏院) 출토문헌으로 논한 秦漢제국의 문서 전달제도 (從出土文獻論秦漢帝國的文書傳遞制度) 琴載元 (西北大學) 里耶秦簡을 통해 본 秦代 縣吏의 인사 이동(二) - 令史의 嗇夫 代理 사례 (里耶秦簡所見秦代縣吏的調動(二) - 以令史的嗇夫代理爲例) 馬增榮 (弗萊堡大學) 秦代 簡牘문서학의 개별 연구 – 里耶秦簡 9-2283, 16-5, 16-6 세 간독의 물질형태, 문서구성과 전달방식 (秦代簡牘文書學的個案硏究 – 里耶秦簡9-2283、[16-5]和[16-6]三牘的物質形態、文書構成和傳遞方式) 分課討論
12월19일
신진학자 세션1(靑年學者第1分課) 08:30 - 10:20 장소(地点) : 호텔2층(賓館2樓) cherry hall 사회(主持人) : 鄭椙元(濟州大學) 汪雪 (武漢大學) 包山簡 “蒿(祭)之”에 대한 의문 제기 (包山簡“蒿(祭)之”獻疑) 唐俊峰 (海德堡大學) 受令簡、恒署書、執法 : 《里耶秦簡(貳)》 札記 3則 (受令簡、恒署書、執法:讀《里耶秦簡(貳)》札記三則) 吳峻錫 (慶北大學) 里耶秦簡牘의 문서형태와 정, 배면의 구분 (里耶秦簡牘的文書形態與正、背面的區別) 卞殊鎭 (慶北大學) 秦代 가족사 연구의 현황과 과제 (秦代家族史硏究現狀與課題) 分課討論
신진학자 세션2(靑年學者第2分課) 10:30 - 12:00 장소(地点) : 호텔2층(賓館2樓) cherry hall 사회(主持人) : 尹在碩(慶北大學) 黃浩波 (武漢大學) 蒲封 : 秦漢시기 簡牘문서 봉함방식의 일종 (蒲封:秦漢時期簡牘文書的一種封緘方式) 金鍾希 (北京大學) 秦代 縣廷獄史의 역할과 都官廷의 治獄기능 (秦代縣廷獄史的角色和都官廷的治獄功能) 雷海龍 (武漢大學) 西漢 遣冊 名物 考釋 2則 (西漢遣冊名物考釋二則) 分課討論
학자 명단(與會學者) 성명(姓名) 소속(工作单位) 1 朱甫暾 韓國國立慶州博物館 2 戴衛紅 中國社會科學院 3 橋本繁 日本早稻田大學 4 李泳鎬 韓國慶北大學 5 張德芳 甘肅簡牘博物館 6 尹龍九 韓國仁川都市公司 7 游逸飛 中興大學 8 尹在碩 韓國慶北大學 9 李天虹 武漢大學 10 陳偉 武漢大學 11 張俊民 甘肅省文物考古硏究所 12 宋艶萍 中國社會科學院 13 黎明釗 香港中文大學 14 王子今 人民大學 15 鄔文玲 中國社會科學院 16 孫聞博 人民大學 17 蔡萬進 首都師範大學 18 謝偉傑 香港理工大學 19 顔世鉉 中硏院 20 金秉駿 韓國首爾大學 21 魯家亮 武漢大學 22 陳松長 湖南大學 23 金慶浩 韓國成均館大學 24 賈麗英 石家庄學院 25 楊振紅 南開大學 26 王健 江蘇師範大學 27 劉國勝 武漢大學 28 藤田勝久 日本愛媛大學 29 劉欣寧 中硏院 30 琴載元 西北大學 31 馬增榮 德國弗萊堡大學 32 汪雪 武漢大學 33 唐俊峰 德國海德堡大學 34 吳峻錫 韓國慶北大學 35 卞殊鎭 慶北大學 36 黃浩波 武漢大學 37 金鍾希 北京大學 38 雷海龍 武漢大學 39 鄭椙元 濟州大學
與會學者合影
尹在碩教授作開幕式致辭
陳偉教授作開幕式致辭
黎明釗教授作開幕式致辭
朱甫噋教授作主题发言
發表與討論之一
發表與討論之二
發表與討論之三
發表與討論之四
發表與討論之五
發表與討論之六
尹在硕教授作闭幕式致辞